褐煤脱水

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百度学术
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为实现褐煤合理、高效利用,减轻褐煤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阐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论述了国内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工业化示 2020年6月22日 — 采用水热法对我国内蒙古褐煤和云南褐煤进行脱水提质,通过等温干燥法测定了原煤及水热提质煤样中的水分和类型,运用化学滴定和氮吸附法分别测试了煤样含 水热提质褐煤的水分分布及吸附行为2019年11月28日 — 目前的褐煤脱水技术主要是脱除煤中的水分和少量挥发分。新型褐煤脱水提质改性技术包括催化剂预负载和褐煤脱水的两个过程。在脱水操作之前先使催化剂在 一种新型褐煤脱水提质改性技术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 2019年2月19日 — 研究结果表明,褐煤中水分的脱除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准稳态干燥阶段,水分基本脱除,且脱除速度较快;第2个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水分的脱除量较小。 干燥脱水对褐煤理化结构和加氢转化性能的影响

褐煤的脱水提质及干燥/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百度学术
褐煤作为一种低阶煤,具有储量大,价格低廉,易开采等优点,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褐煤的显著特征是水分含量高,这些水降低了褐煤燃烧的热值,增加了运输费用, 《褐煤脱水提质及其燃烧利用》紧扣当前国内外重大科技需求——褐煤等低品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褐煤传统蒸发、微波和水热脱水 褐煤脱水提质及其燃烧利用 科学文库2009年7月28日 — 对内蒙额吉褐煤,采用热压脱水方法,考察了温度、压力、保压时间对褐煤脱水提质的影响,以及工艺过程对硫分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60℃、7MPa和 褐煤的脱水提质《褐煤脱水提质及其燃烧利用》紧扣当前国内外重大科技需求——褐煤等低品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褐煤传统蒸发、微波和水热 褐煤脱水提质及其燃烧利用 百度百科

《中国煤炭杂志》官方网站
关键词 褐煤脱水 结构变化 热解特性 产物分布 褐煤在我国的基础能源利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储量约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1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云南等地,褐煤具有高水分、低热值的特点,一般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储存,因此目前褐煤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于褐煤的开采逐渐增加,成为部分区域的主要能源来源,但是过高的水分含量高影响了褐煤大规模应用,褐煤高效脱水是实现褐煤大规模利用的必要前提本文提出了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将振动力场引入热压脱水工艺,加速了热压脱水过程,获得了更高的脱水效率,并且在较温和的工艺 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与机理研究 百度学术2020年12月22日 — 大家好!本期为大家强烈推荐一篇好文:2020年5月刚发表在Fuel上的一篇关于褐煤脱水后其孔隙物性变化的文章,来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许浩教授团队,研究褐煤干燥脱水后储层物性尤其 【核磁应用煤炭】NMR+CT+SEM揭示:褐煤脱水 2017年5月15日 — 为了开发高效的褐煤脱水方法, 国外投入设备了大量的资金并且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如澳大利亚曾专门成立了 CRC of Clean Power from Lignite、CRC Power Generation from Low Rank Coals 两个合作研究中心来研究褐煤的发电利用技术。 研究的重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 道客巴巴
.jpg)
一种褐煤的脱水和钝化工艺CNA 专利顾如
2021年6月8日 — 一种褐煤的脱水和钝化工艺,属于低阶煤利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钝化褐煤和安全储运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解决褐煤干燥后自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发明利用了超临界体系加氢过程,将含氧官能团还原,同时增加了疏水剂,从而减少褐煤的吸水与复吸能力,也减少了褐煤的 《褐煤脱水提质及其燃烧利用》可为 能源动力类 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专业和领域内的学习和科研人员提供系统和深入了解我国褐煤特性及提质利用过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方法知识,为我国褐煤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褐煤脱水提质及其燃烧利用 百度百科2019年11月28日 — 一、产品和技术简介:目前的褐煤脱水技术主要是脱除煤中的水分和少量挥发分。新型褐煤脱水提质改性技术包括催化剂预负载和褐煤脱水的两个过程。在脱水操作之前先使催化剂在煤中均匀分散,从而使脱水褐煤在后续过程的气化或燃烧效率大幅度提高。一种新型褐煤脱水提质改性技术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 2009年7月28日 — 摘要: 全球性能源需求紧张及二氧化碳减排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对内蒙额吉褐煤,采用热压脱水方法,考察了温度、压力、保压时间对褐煤脱水提质的影响,以及工艺过程对硫分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60℃、7MPa和保压时间30s的条件下,褐煤水分可 褐煤的脱水提质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 道客巴巴 doc88
2024年7月22日 —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一、前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然而由于褐煤具有低热值、高水分和高灰分等特性,使得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燃烧效率低、污 针对褐煤低温烟气干燥技术脱水幅度难以提高,发热量增加不多等问题,提出了低温干燥与深度脱水的联合工艺。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煤样粒度对褐煤深度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深度脱水适宜的干燥温度为500~800℃,较为适宜的干燥时间为80 s左右,当粒度小于50 mm时,干燥产物发热量 褐煤深度脱水的实验研究洁净煤技术为提高褐煤脱水率,以锡林郭勒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反应釜进行了褐煤热压脱水实验,考察了温度、压力和保压时间对褐煤脱水率的影响,并利用静态氮吸附仪对热压脱水前后煤样的孔隙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温度250℃、压力3 MPa、保压60 min时褐煤脱水率最大可达 褐煤热压脱水实验研究洁净煤技术利用褐煤热压脱水技术对额吉露天5号矿褐煤进行热压脱水试验。通过在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保压时间下对褐煤的脱水率、脱硫率及发热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60℃,压力15 MPa,保压时间1 m in左右时,脱水率最高,达60%。该研究初步优化了额吉5号矿褐煤的热 褐煤热压脱水成型试验
CFB石灰石脱硫剂制备——磨机公众号12.8 推送案例(8)53.jpg)
褐煤孔隙特性及水分脱除的迁移研究 百度学术
摘要: 我国褐煤储量丰富,但由于煤化程度低,水分含量高,开发利用程度低。褐煤的干燥是复杂的热质耦合传递过程,包含物理及化学变化,对其进行三维模型化研究极其重要。2022年4月26日 — 脱去少量挥发分和大部分水分,整个操作过程中褐煤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褐煤的干燥脱水 技术工艺大致可分为两类,蒸发脱水与非蒸发脱水: 褐煤干燥技术分类 四、褐煤提质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大部分褐煤只能单一地作为燃料应用,但褐煤 2021年中国褐煤市场现状及干燥提质技术分析,褐煤原料化 2020年7月22日 — 大家好!好久没给大家做文献解读了。本期为大家强烈推荐一篇好文:2020年5月刚发表在Fuel上的一篇关于褐煤脱水后其孔隙物性变化的文章,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浩教授团队,研究褐煤干燥脱水后储层物性尤其是孔隙结构的变化。【Fuel】NMR+CT+SEM揭示:褐煤脱水后储层孔隙发生哪些 以云南昭通年轻褐煤为原料,采用振动热压联合脱水工艺进行脱水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振动时间及激振力4个工艺条件对褐煤脱水率的影响,通过对脱水率的计算,考量振动热压脱水的工艺性能,确定褐煤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中,温度和压力是影响褐煤脱水成型的重要 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条件研究洁净煤技术

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洁净煤技术
为实现褐煤合理、高效利用,减轻褐煤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阐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论述了国内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的进展情况,说明褐煤经干燥脱水提质处理后,可脱除褐煤中大部分水分,发热量显著提高,提质后的褐煤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便于运输、贮存及综合利用。2022年4月15日 — 物理法则是将褐煤与过热蒸汽、热烟气等高温物质混合,进行换热处理,脱去少量挥发分和大部分水分,整个操作过程中褐煤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褐煤的干燥脱水技术工艺大致可分为两类,蒸发脱水与非蒸发脱水: 褐煤干燥技术分类 四、褐煤提质技术发展趋势2021年中国褐煤市场现状及干燥提质技术分析,褐煤原料化 2020年6月3日 — 摘 要 高效脱除褐煤中的水分是其清洁利用的关键,脱水后褐煤的物理化学结构影响其进一步利用,基于此,考察了干燥温度(120 ℃,150 ℃,200 ℃)及气氛(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对云南褐煤干燥行为、化学结构及干燥后褐煤复吸水量的影响。气氛和温度对褐煤干燥特性和化学结构及复吸水量的影响针对褐煤脱水能耗高、易复吸的难题,运用自制微波脱水系统,对蒙东褐煤进行5种不同功率和4种不同粒度的脱水实验。建立了褐煤微波脱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扫描电镜(SEM)和低温氮吸附仪测定脱水前后煤样的表面形态和 褐煤微波脱水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规律和界面改性研究
.jpg)
关于我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梁永煌
2014年2月4日 — 其中机械脱水技术在选煤厂已广泛应用, 但其处理能力和脱水效率尚难完全满足褐煤脱水 的要求 [7] 。 2.1.1 褐煤蒸发脱水提质 褐煤蒸发脱水技术是指在较低温度下,通过使 用过热蒸汽、烟道气或热油为干燥介质进行脱水的 一种褐煤脱水干燥方法。2023年11月15日 — PHICIATO等 [69] 采用2套滚筒干燥系统串联组成双级转筒干燥系统对印度尼西亚褐煤进行干燥,褐煤首先进入一级滚筒干燥机进行干燥脱水,干燥后的物料经过破碎研磨预处理后进入二级滚筒干燥机进行干燥脱水,结果表明双级滚筒干燥的脱水效果优于传统的单 高含水低品质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进展2022年8月3日 — 中文翻译: 褐煤蒸发脱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脱水是褐煤提质的必要环节,而蒸发脱水是褐煤最有效的脱水技术之一。动力学作为几乎所有工业活动和工程研究的基本要求,在褐煤蒸发脱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 review of kinetic studies on evaporative dehydration of 褐煤等温脱水热重分析则在零刻度附近波动,因此在 50、70 ℃等温干燥实验时,采用加热时间为 120 min。由样品的热重和热重速率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参数:样品含水率:X=W − W0 W0(1)式中:W 为某一时刻样品质量;W0 褐煤等温脱水热重分析 百度文库
.jpg)
新疆褐煤疏水改性提高其成浆性能
针对新疆褐煤具有较高内水的问题,制备了阴离子AKD改性剂和非离子AKD改性剂,对褐煤颗粒进行疏水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煤粒表面化学成分、孔隙分布、亲疏水性和Zeta电位等煤粒表面特性,并结合NSF分散剂在改性前后煤粒表面吸附量大小,探讨了改性前后褐煤水煤浆的成浆性、流变性和稳定性。2023年3月16日 — 本专利由中国矿业大学申请,公开,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闪爆耦合化学改质强化褐煤脱水系统与工艺,属于褐煤或低阶煤提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褐煤干燥脱水技术高能耗低效率、产品易自燃等问题。本发明包括化学改质单元和蒸汽专利查询、专利下载就上专利顾如一种蒸汽闪爆耦合化学改质强化褐煤脱水系统与工艺 褐煤脱水 工艺通常可以分为蒸发干燥和非蒸发脱水两类。褐煤干燥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六类: (1)转筒干燥技术——转筒干燥的核心是一个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筒体,筒体的倾斜度可以调节,范围一般为2o~10o;按照湿物料和热载体的接触方式,工业中 褐煤百度百科介绍了褐煤的性质及褐煤直接发电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国内外褐煤脱水、改质及干燥技术的特点。振动床褐煤干燥技术处理量大,干燥效果好,过程易控,是最适合中国褐煤提质的工艺技术。褐煤脱水改质技术洁净煤技术
.jpg)
褐煤提质 百度百科
褐煤提质是指褐煤在小于250℃温度脱去部分大部分游离水后的干燥褐煤,用甲苯等有机物提取褐煤中的 褐煤蜡、腐植酸的过程。所以,褐煤的提质过程主要是褐煤的脱水过程。褐煤提质干燥前后的对比见下表:褐煤脱水工艺通常可以分为蒸发干燥和非蒸发脱水两类。褐煤 干燥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六类: (1)转筒干燥技术——转筒干燥的核心是一个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 筒体,筒体的倾斜度可以调节,范围一般为2o~10o;按照湿物料和热载体的接触方式,工业中 褐煤抖音百科2015年8月19日 — 综上所述,褐煤颗粒的脱水过程是一个传热传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过程,低温时主要受热力学限制,脱水温度达不到内水脱除所需能量,水分无法完全脱除;温度升高至105 ℃后,颗粒大小及褐煤中复杂的孔隙结构成为其动力学的主要限制,导致脱水时间不同,但升高温度可以有效补偿动力 褐煤水分和挥发分析出特性研究2022年3月17日 — 1本实用新型属于褐煤干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褐煤脱水提质系统。背景技术: 2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消耗,劣质低阶煤的利用技术成为能源和化工领域的研究重点。 我国褐煤储量占总煤炭储量的13%,大部分集中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云南地,这些地区褐煤埋藏浅,煤层厚度大,开采方便,是 一种褐煤脱水提质系统的制作方法 X技术网

[科普中国]褐煤 科普中国网
2021年12月31日 — 褐煤脱水 工艺通常可以分为蒸发干燥和非蒸发脱水两类。褐煤干燥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六类: (1)转筒干燥技术——转筒干燥的核心是一个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筒体,筒体的倾斜度可以调节,范围一般为2o~10o;按照湿物料和热载体的接触方式 二、我国国内褐煤脱水技术研究情况 我国开展褐煤脱水提质工艺的开发研究时间不长,试验规模多属中试阶段,如三菱重工公司开发的流化床提质工艺,日立公司开发的二段加热提质工艺,一体化加速旋风提质干燥工艺等。在振动流化作用下褐煤脱水技术的研究 -挑战杯《褐煤振动热压脱水无黏结剂成型机理》提出了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将振动力场引入热压脱水工艺,加速了热压脱水过程,获得了更高的脱水效率,并且在较温和的工艺条件下同时完成褐煤脱水和成型过程,避免了脱水后褐煤粉化、复吸和自燃等问题。褐煤振动热压脱水无黏结剂成型机理 百度百科2021年5月6日 — 冲击挤压处理,褐煤内部的孔径分布特征没有发生较大改变,但对中、大孔的数量影响很大,特 别是半封闭孔明显减少,整体比表面积大大降低,这种改质方法将对降低褐煤的含水量和吸水性 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印尼褐煤; 吸附; 脱水; 孔隙结构印尼褐煤的吸附特性及脱水研究
.jpg)
微波吸收剂对褐煤微波提质的影响规律
2023年4月15日 — 10~60 s脱水速率快速上升,60 s以后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结果表明:加入微波吸收剂后的褐煤脱水 提质过程依然遵循微波脱水提质的预热,升速干燥和等速干燥过程 [21]。加入微波吸收剂后褐煤微波提质后水分含量、脱水率和脱水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获得印尼褐煤的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对比分析得到该煤种的内部孔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印尼褐煤比表面积很大,尤其是存在大量的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孔隙结构,这是其含水量高、易吸水回潮并不易脱水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对其进行轴向冲击挤压处理,褐煤内部的孔径 印尼褐煤的吸附特性及脱水研究褐煤脱水提质方式包括固定床干燥、流化床干燥、微波干燥、水热提质等,其中微波干燥具有干燥速率快、选择性好等优点,固定床干燥技术成熟,但褐煤中水分赋存形态各异,在不同干燥工艺中脱水时需要的能量各不相同,对干燥过程中脱水能耗进行分析测试是褐煤褐煤中水分类型的划分及微波和固定床干燥工艺的能耗分析 2015年2月1日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脱水工艺——振动机械热表达式(VMTE)工艺,该工艺由机械热表达式(MTE)工艺发展而来。确定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VMTE过程振动对昭通褐煤水分降低的促进作用。与 MTE 工艺相比,在测试范围内,VMTE 工艺在 5 kN 振动机械热压法脱水褐煤的研究 XMOL

《中国煤炭杂志》官方网站
关键词 褐煤脱水 结构变化 热解特性 产物分布 褐煤在我国的基础能源利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储量约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1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云南等地,褐煤具有高水分、低热值的特点,一般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储存,因此目前褐煤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于褐煤的开采逐渐增加,成为部分区域的主要能源来源,但是过高的水分含量高影响了褐煤大规模应用,褐煤高效脱水是实现褐煤大规模利用的必要前提本文提出了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将振动力场引入热压脱水工艺,加速了热压脱水过程,获得了更高的脱水效率,并且在较温和的工艺 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与机理研究 百度学术2020年12月22日 — 大家好!本期为大家强烈推荐一篇好文:2020年5月刚发表在Fuel上的一篇关于褐煤脱水后其孔隙物性变化的文章,来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许浩教授团队,研究褐煤干燥脱水后储层物性尤其 【核磁应用煤炭】NMR+CT+SEM揭示:褐煤脱水 2017年5月15日 — 为了开发高效的褐煤脱水方法, 国外投入设备了大量的资金并且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如澳大利亚曾专门成立了 CRC of Clean Power from Lignite、CRC Power Generation from Low Rank Coals 两个合作研究中心来研究褐煤的发电利用技术。 研究的重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 道客巴巴

一种褐煤的脱水和钝化工艺CNA 专利顾如
2021年6月8日 — 本专利由太原理工大学申请,公开,一种褐煤的脱水和钝化工艺,属于低阶煤利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钝化褐煤和安全储运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解决褐煤干燥后自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发明利用了超临界体系加 《褐煤脱水提质及其燃烧利用》可为 能源动力类 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专业和领域内的学习和科研人员提供系统和深入了解我国褐煤特性及提质利用过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方法知识,为我国褐煤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褐煤脱水提质及其燃烧利用 百度百科2019年11月28日 — 一、产品和技术简介:目前的褐煤脱水技术主要是脱除煤中的水分和少量挥发分。新型褐煤脱水提质改性技术包括催化剂预负载和褐煤脱水的两个过程。在脱水操作之前先使催化剂在煤中均匀分散,从而使脱水褐煤在后续过程的气化或燃烧效率大幅度提高。一种新型褐煤脱水提质改性技术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 2009年7月28日 — 摘要: 全球性能源需求紧张及二氧化碳减排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对内蒙额吉褐煤,采用热压脱水方法,考察了温度、压力、保压时间对褐煤脱水提质的影响,以及工艺过程对硫分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60℃、7MPa和保压时间30s的条件下,褐煤水分可 褐煤的脱水提质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 道客巴巴 doc88
2024年7月22日 — 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一、前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然而由于褐煤具有低热值、高水分和高灰分等特性,使得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燃烧效率低、污 针对褐煤低温烟气干燥技术脱水幅度难以提高,发热量增加不多等问题,提出了低温干燥与深度脱水的联合工艺。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煤样粒度对褐煤深度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深度脱水适宜的干燥温度为500~800℃,较为适宜的干燥时间为80 s左右,当粒度小于50 mm时,干燥产物发热量 褐煤深度脱水的实验研究洁净煤技术